/index.htm

“三下乡”感悟|脚上沾满泥点子,才能想出金点子

时间:2025-08-14 点击数量:

七月初,我院“青耘西山,e助乡兴”实践团在重庆市北碚区东阳街道西山坪村开展了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让我们听一听实践团师生们对于这次“三下乡”活动难以忘怀的记忆和感触。

徐亮老师

西山坪村之行,我们亲历了传统农业向生态旅游的蝶变。学生团队以专业特长为杠杆,开展直播带货助销农产品,并为张飞古道度假酒店发展蓝图出谋划策。村民们在发展中既保留着淳朴的性情,又不断创新探索,用行动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。这场实践如同一堂浸润汗水的思政课,青年学子们在服务村民中增进感情、厚植家国情怀,未来,我们也将以“青耘”之志,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青春动能。


汪於老师

在此次活动中,同学们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,通过直播带货、实地考察和深入访谈,为当地的瓜果销售和旅游推广贡献了创新方案。这一过程不仅有效助力当地产业的发展,还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们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,实现了双方的共同进步。在这个过程中,同学们不仅磨砺了自己的能力,也为乡村的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,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。


潘成蓉老师

在我院党总支书记带队下,师生们深入北碚区西山坪村,构建了“产业振兴、红色教育、民生服务、文旅融合”的四维实践体系。此次实践,学生在助农直播中锤炼技能,教师积累鲜活案例反哺课堂,学院强化学科与社会对接。它让青年在泥土中读懂中国,让教育在服务中焕发生机,这正是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最生动的注解。


2023级孙予婧

在明珠果苑的调研中,我们见证了乡村振兴的鲜活故事。企业负责人谭晨曦放弃城市高薪,扎根瓜种研发;巧巧姐心怀乡情,以知识反哺故土;辣椒基地学生投身田野,精研椒业创新——这些身影诠释着理想与坚守的力量。他们教会我,真正的价值创造不在于环境优劣,而在于能否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需求。未来,我们将持续探索“数字技术+乡土文化”的融合新路径,用专业知识回应乡村呼唤,让青春在泥土中绽放光彩。


2023级楼珂仰

五天时光里,收获颇丰。苓茏苑运营策划张倩老师的运营智慧让我惊叹;辣椒基地研究人员介绍辣椒的自豪之情历历在目;老人家中对老伴十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令我动容。这些点滴让我深知,“乡兴”需有人归来耕耘、携手相助,而我们要将所学知识化作田野的种子,努力成长,为乡村注入新活力。这不仅是对知识的实践,更是对责任和使命的担当。我们也将继续前行,用青春和汗水,书写乡村振兴的美丽篇章。


2023级邓雅灵

从村委会座谈到张飞古道调研,五天的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让课堂知识在田间具象落地。直播间的瓜果香、反诈手册的传递、美育歌舞的飞扬,将“e助乡兴”从概念变为行动。五天的实践是一堂生动的“社会课堂”,专业实践让我们增长才干,乡土温情让我们厚植情怀。当理论在泥土中碰撞火花,我深知这次实践不是终点,而是我们将所学回馈社会的起点,未来我会继续带着这份乡土记忆,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笃定前行。


此次实践,我院老师与实践团成员们用脚步丈量乡土,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担当。时间不长,却也让同学们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,未来,同学们也会将实践所得转化为行动力量,用知识赋能乡村振兴,以青春之力续写更多“田野里的答卷”。



文字:徐亮、汪於、潘成蓉、孙予婧、楼珂仰、邓雅灵、李超杰

图片:齐浩岩、汤兢卓

初审:宋璐

复审:谭震

终审:王婷